现代汽车集团"HMG Green field智能城市参考模型"。照片=现代汽车集团 现代汽车集团公开了考虑将mobility、物流、能源、自然等有机连接的未来城市面貌的结果。
现代汽车集团将于31日公开与建筑师事务所共同研究的"HMG Green field智能城市参考模型",与弘益大学建筑城市大学合作的产学课题等未来城市相关研究项目
,并进行网上展示。
"HMG参考模型"具体体现了现代汽车集团描绘的理想未来城市面貌。设计成限制开发领域,将环境损害最小化,防止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而发生问题。
为此,设计出了城市完成时间短、将闲置地皮最小化、考虑到多样的自然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活用空间的蜂窝结构的六边形城市概念。
考虑到在城市外围的棱角处移动工具速度可能会下降,设计成可以同时利用直线和曲线的优点,半径为
6公里。
地面由步行方便的距离和具备充分绿地的以人为中心的空间构成,地下则设计成以效率为中心的
mobility、物流、能源基础设施等的功能性空间。
特别是考虑到地面是
"可以行走的城市
","3分钟内可以接近自然的城市
"等目标,从城市外围开始指定
200米的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
3个区域,城市宽度限制在600米。越到外围,就越为车辆等快速移动手段设置功能性道路,将连接性极大化,越接近中心地带,就越设定为步行亲和距离,将其建成适合步行的地区。现代汽车集团现代设计中心副社长李相烨
(音
)表示
:"从根本上观察现有城市的问题,作为人与自然、建筑和移动出行以可持续方式相互作用的空间,描绘了未来城市的蓝图。这是在以人为中心的移动全过程中融入最具功能的设计的工作。"
与弘益大学共同进行的产学课题是考虑到世界多样的地形和极限环境,应对在极地、大海、沙漠等地出现未来城市的情况的研究。
极地城市的主题是清除被雪覆盖的永久冻土层,在露出的岩石上建设大型圆顶。 内部形成野外活动和植物自生的寒带气候。
海洋城市在逐渐消失的珊瑚礁中心组成人工城市,将重点放在了人类和自然共存上。沙漠城市为了防止炽热的太阳热气和高温、强烈的沙尘暴,设计成了屋顶结构物、建筑物、步行路、目的基础车辆
(PBV)和大众交通行驶的道路网、腹地及公园等。
全球经济新闻 记者 郑大民